00 后小陈辞职背后:制造业人才缺口大,年轻人不爱进厂怎么办?
00后,小陈决定辞职。
在台州一家水泵公司工作一年后,小陈觉得自己的工作“又累又不要脸”:毕业后选择进厂,被班上的人视为“异类”;他在工厂做水泵装配,我经常停一整天,太辛苦了。
小陈决定的背后,也是很多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年轻人不喜欢“进工厂”怎么办?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制造业的人才缺口从何而来、如何填补?
企业在升级,但人才难寻
尽管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在工厂“工作”,但距离取代产业工人还很遥远。庞大的制造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人才缺口大,首先是因为制造业规模大。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制造业企业数量呈现稳定增长。东部地区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成熟度优势明显。制造业企业总数占比最高,达到64.21%。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共有制造业企业339.05万户,占我国制造业企业总数的56.22%。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特别高。
在台州温岭市城西工业园区,坐落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雷压缩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钟家宇表示,技术精湛的厨师更受欢迎,月薪在万元以上。谈及人才短缺,“目前还缺乏的是高层次人才,研发人员的薪资甚至可以达到年薪60万到70万元。”
其次,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院长邱胜东介绍,目前制造业人才短缺。 “这不仅仅是缺人,而是缺企业需要的人。”
尤其是传统产业由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变,使得当前一线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人才缺口主要是高技能人才和数字化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愿意扎根基层。
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当地优势产业集群的完善,急需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例如,数控机床既需要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实践经验,再比如焊接机器人检验员,要求工人熟悉基本的焊接操作,还需要了解智能和控制系统的知识。
目前,职业教育与其他企业前沿技术和就业需求还存在一定脱节。尤其是随着新兴产业越来越受欢迎,人才缺口也在不断扩大。
今年低水平经济蓬勃发展,产业链逐步向零部件制造等上游延伸,带动高端制造业发展。 “行业前景越来越大,但现在最缺的是人才。”浙江云山飞机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学军感慨地说。
虽然客户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但生产却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 “与汽车、摩托车等相比,飞机零部件制造对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尤其是懂航空制造知识的专业人员,而此类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时间。”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浙江省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智库常务副主任李飞总结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结构性人才短缺,尤其是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技术研发。邮政。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懂技术、懂管理的制造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愿意“铁人三项”却不愿意去工厂打工
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制造业的就业吸引力有待提高。
收入是最直观的反映。尤其是新的就业形式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虽然送餐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被称为就业的“铁人三项”,但目前来看,他们相对于制造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收入优势。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配送员月平均收入为6803元,比建筑散工、一般工厂高出约900至1200元。工人。与此同时,送货员、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入职六个月后薪资涨幅均超过36%,比建筑散工和一般工厂工人高出10%以上。
图片来源: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2023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
其次,从工作环境来看,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环境更加艰苦。油污、噪音、高温等恶劣环境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与更加“轮班”的制造业相比,新的用工形式需要风雨兼程,在时间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2023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指出,工作时间自由成为影响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择业的首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2.8%、59.9%和46.4%。 % 分别。
各种蓝领职业的人选择职业的主要原因。图片来源: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2023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
近年来,年轻人为何不喜欢去工厂打工,成为重要的就业问题。但在李飞看来,不能指责年轻人“散漫好逸恶劳”“志存高远能力低”。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是与其他行业相比的“自然选择”。
从更长远的职业发展来看,李飞指出,目前很多年轻人对制造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对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现代制造业缺乏认识,导致他们不愿意选择制造业作为职业发展方向,而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这使得制造业吸引人才变得更加困难。
邱胜东表示,从社会认知角度看,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这使得大量人才倾向于去普通院校,而技工学校则被视为低人一等。另外,在很多企业中,技术人员的晋升机会不多,缺乏相应的保障等,这也大大降低了技术岗位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在制造业就业的意愿较低。
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表示,该学院今年约有3000名毕业生,但只有一半的学生愿意到制造企业就业。
制造业如何才能更加大众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培养规模庞大、结构合理、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解决制造业人才缺口问题,既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让新鲜血液持续流入制造业,必须从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解决。一方面,要让制造业有人才,不断培养企业能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增强制造业吸引力,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技能型岗位。
在人才培养方面,邱胜东表示,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人才,让学生更好就业。应对就业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
“学校要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建立什么样的实训基地,构建与企业生产类似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上岗后立即上手。”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上市公司订单班,探索与中小企业共建行业订单班。根据企业就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培养人才。
在李飞看来,要围绕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保障等问题,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制造业人才就业的“组合拳”。
在就业观念上,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改变年轻人对制造业的刻板印象,增强年轻人对现代制造业的认知和兴趣,增加制造业岗位的吸引力。
在就业保障方面,政府和企业应提供更多就业保障措施。比如完善的社会保险、持续的职业发展支持等,特别是建立区域就业服务中心,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从业人员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变化。通过提高工程师和一线工人的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提高岗位能力,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幸运的是,这样的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小陈”摆脱了最初的迷茫,逐渐走向了成功。
利奥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奥浙江泵业”)是温岭市知名泵业企业。为卡塔尔世界杯球迷村提供供水设备。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智能工厂。 5G+AI融合、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不断融入生产线,让传统工厂充满了科技感。
与公司一同晋升的还有老员工刘华。 2006年,他刚进公司时,月薪才1000多元。在公司的装配线上,刘华负责水泵装配的各个环节。这些年来,刘华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利奥也获得了独立认定技能人才的资格。
如今,刘华不仅在岗位上一步步晋升,还获得了高级工称号。去年,刘华从“工人”成为“合伙人”,并获得了公司的股权激励。 “现在我月薪能拿到一万多元,能拿到的技术工资真的很不错了!我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刘华说道。
相关文章
- 一季度合肥 GDP 增速位居长三角第一,背后的合肥力量是什么?
- 恒大保交楼与债务重组工作推进,销售进度与年初目标差距大
-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招聘 120 人,岗位多样等你来
- 中侨中心:政务区 40 年产权写字楼,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 合肥房价持续上涨,青年人才购房难,幸福指数下降
- 9 月 6 日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州温州新增便捷客运通道
- 合肥滨湖 518 恒大中心项目有条件复工收尾,能否复建仍未明确
-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招聘:2020-2021 届毕业生,多岗位等你来
- 5名!长丰一国企正在招聘!
- 1 月 11 日 8 时 1 分最新路况:合肥多路段车多缓行,济广高速一服务区入口临时封闭
猜你喜欢
-
2025年春节: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崛起,全球高薪招聘AI工程师热潮
2025 年春节期间,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DeepSeek 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轰动。DeepSeek 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领域的人才在这个春招季节变得极为抢手。在春...
-
2024年合肥企业50强榜单揭晓:联宝科技稳居榜首,阳光电源跃居第二
9月22日,2024年合肥企业50强名单发布。联宝科技营收千亿继续稳居第一;阳光电源进步神速,跻身50强第二位;合肥海尔工业园排名第三。 自2009年首次发布合肥市...
-
揭秘二战时期三菱工厂在广岛和长崎的战略地位与历史影响
作者:千树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两年前,我去拜访了一位德高望重的80多岁企业家。吃饭的时候,他对我...
-
九三学社合肥市委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6月2日,九三学社合肥市委员会组织学会科技、工程领域专家会员开展“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安徽省委副主委、合肥市政协副主席、九三社合肥市...
-
联想全球产业链布局助力复工复产,CEO 杨元庆称有信心恢复全部产能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青青 编辑丨林红 “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已经恢复产能的海外和国内基地来满足海外需求。此外,强劲的海外需求也可以快速帮助联想中国工厂恢复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