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教融合研讨会举行,破解人才困局
4月9日,2025年湖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在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举行,旨在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探讨如何提升人才与产业的“适配度”,以及如何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
困境:“招不到”“用不好”“留不住”
当前,湖南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会直接影响经济转型效能,其精准化水平,也会直接影响经济转型效能。据统计,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已经突破2.5万亿元,但是高端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依然存在。
湖南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周锋认为,湖南企业人力存在“招不到”“用不好”“留不住”这三大困局。湖南制造业发展迅速,然而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导致企业难以招到合适人员。院校专业设置滞后,与产业需求脱节,所以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此外,制造业工作强度很大,工作环境很艰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跟新兴行业相比,制造业在吸引年轻人才方面处于劣势。
中南大学教授颜爱民称,在数智化时代,人才和技术的关系有了深刻改变,相关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数智时代环境突变,进行数智化转型、构建数智型组织是必然选择。
建议:确保人才供给与企业发展相匹配
怎样才能够持续催生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呢?人才是其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要素。
简聘人才集团合伙人朱丹告诉记者,在AI的冲击下,行业内许多基础性、重复性劳动会被替代,这导致行业所需人才需具备高素质和高负荷能力,要掌握人力资源行业专业知识,要了解先进的AI工具,要懂得一些其他行业知识,三维能力的构建需要很高的职业素养培养,且周期较长。
颜爱民称,随着数智化转型不断深入,企业对数智化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高涨,企业要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并精准定位,给予人才更多自主选择权,激发其创新潜力与积极性,还要加强对数智化青年人才的长期培养任用,激励并保护数智化人才所创造的成果。
周锋认为,学校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实现了精准供给,企业参与课程设计,能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企业还根据发展规划调整订单班规模和专业方向,以确保人才供给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企业导师和高校导师一起协同指导,双师指导模式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理论水平,进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产业集群和教育集群协同发展,可促进区域经济进步,也能促进教育共同进步。要建立区域内人才共享机制,以此打破企业间人才壁垒。
探索:构建“高职-本科-行业”三位一体产教协同平台
2024年,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湖南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牵头,会同20余家高校及企业,共同组建全省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了“高职-本科-行业”三位一体的产教协同平台,实现技术攻关、课程共建、人才共育等多元合作,包括共建“人力资源产业学院”,建设数智人力资源实训中心,校企联合技术攻关……
今年,共同体将聚焦五大“行动”,这五大“行动”分别是组织机制优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社会服务赋能、品牌推广与成果转化,共同体将不断延伸教育链,不断延伸服务产业链,不断延伸支撑供应链,不断延伸打造人才链,不断延伸提升价值链,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篇章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湖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王红冰称,此次研讨会是对标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主动行动,是凝聚共识、探索路径的关键举措。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奔赴,以机制为纽带,激发政产学研用协同共生,以实效为目标,夯实产教融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2024年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才培育与技能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成为构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因素,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