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居全省第2位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关乎农民的安居乐业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使命。我市近期积极落实省委提出的“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发展规划,紧紧抓住打造全市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高地的核心任务,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全面协调产业孵化与稳定就业,竭尽全力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我市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404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1%,增速比全国及全省的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充分体现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和显著的增收潜力。
抓经作稳收成 夯实农业增收基础面
和煦的春风拂过,将田野染上了嫩绿,田间一片生机盎然。位于利州区宝轮镇的赤化村,广元市的秧苗繁育中心内,一排排鲜嫩的秧苗正待装车,准备送往剑阁县汉阳镇的壮岭村。今年,壮岭村有70多户农户共同预订了育秧中心的秧苗,这些秧苗足以满足200多亩稻田的种植需求。
市秧苗繁育中心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更符合广元地区的气候特点,其育苗流程更为科学和规范,显著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和抗病能力,从而为农民增加了产量和收入。“购买这些秧苗既节省时间又省力,品质优良,产量更高。”赵强书记,作为状岭村的党支部书记,他透露,过去种植的自育秧苗,每百斤稻谷能产出大约65斤的大米。而现在,采用市秧苗繁育中心供应的幼苗,预计每百斤稻谷能加工出70斤以上的大米。他经过一番计算得出,以全村稻谷亩产1000至1200斤的平均产量来算,单是每亩加工的大米成品就能增加收入50斤以上。
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强粮食安全的基础建设。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81.5万亩,其中大豆与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44.74万亩,这一成绩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此外,还建成了66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和29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田,不仅确保了粮食安全,也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和增收。
我市在稳步推进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同时致力于拓宽畜禽产业的成长途径。通过强化和提升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培育土鸡产业的公共品牌、以及扶持肉牛和羊肉产业的进步等措施,畜牧业整体发展态势稳健向好。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量达到95.32万头,肉牛出栏量为3.28万头,肉羊出栏量为13.01万只,家禽出栏量为869.51万羽,水产品产量更是达到了1.57万吨。
抓就业重民生 务工收入成为增收主力军
4月25日,广元市凤翔职业培训学校内,80多人次来自朝天区的“建档立卡”脱贫家庭的后代、农村劳动力转移者以及城镇失业登记人员,正积极参与朝天区2025年度的“一老一小”育婴员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此次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技能,拓展他们的就业途径,并提升就业的整体水平。
周雪萍,这位来自朝天区大滩镇风雷村的学员,在参加模拟实操课程时表示:“我参加的是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过近一个月的系统学习,我希望能够全面掌握养老护理的专业知识,并提升自己的实操技能,以便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市近年来不断强化就业扶持措施。自2024年起,已成功举办了273场劳务协作培训班,为4762名雨露计划毕业生以及返乡的脱贫劳动力等关键群体提供了及时的就业援助。此外,对17128个公益岗位和287个就业帮扶车间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解决了脱贫人口在本地就业的难题。
为打造稳定的就业扶持体系,我市设立了由市、县、区国有人力资源公司、乡镇劳务合作社以及村(社区)劳务经纪人构成的三级劳务服务网络。目前,已成功设立国有劳务公司9家,劳务合作社246家,并培养出劳务经纪人2235名,吸引了19.44万名劳动力加入合作社,总计帮助务工人员增加收入达5.09亿元。
根据数据统计,在2024年,全市共有96.46万名农民工实现了转移就业,他们通过劳务活动共获得了366.98亿元的劳务收入,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93%,显示出就业市场的整体稳定态势,同时民众的收入也在持续上升。
扬优势掘动能 促进特色产业促增收
近期,踏入昭化区元坝镇的茯苓产业市级现代林业园区,山间的微风轻拂,松树涛声此起彼伏,在这松林深处,一排排茯苓正静静地生长。目前,该园区已经建成了占地3000亩的“林菌”“林药”基地,林下的资源正在迅速转变为绿色财富。
商友剑,该园区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道,该园区实行了一种“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他们构建了“订单保底、盈利分红、就业带动”的利益共享机制,并推广了“提供菌种、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产品回收”的一体化服务,从而实现了企业、集体和农户的互利共赢。到了2024年,园区成功达到了2000万元的综合产值,使得2377户农户和6239人受益,平均每户农户的收入增加了8400元以上。
在青川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同样正在逐步演变成为助力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了2个市级园区,以及1个省级的“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林下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已扩展至8.1万亩,年产值突破13亿元,这不仅直接促进了2.9万余种植人口的增收,而且人均增收额超过了4500元。
据调查,近段时间内,我市依托林地资源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展林下经济规模,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了林药、林粮、林禽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了林业产业的综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的经营总面积已达到179.05万亩,年产值更是高达64.6亿元。
为了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我市加大了对扶持产业的推进力度,设立了以猕猴桃、核桃、油橄榄、茶叶、土鸡以及肉牛羊为主的五个产业专项小组,全方位构建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
一株秧苗助力农业质量提升,一个岗位促进农民稳定收入,一个园区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我市正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我们通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拓展产业链条,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不断加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持续催生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孙春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招募962人!长丰有岗
刚刚, 省人社厅发布了 安徽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全省计划招募962名高校毕业生 其中, 长丰县计划招募2人 具体招聘内容一起来看~...
-
【合肥招聘】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
-招聘信息说明- 为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实施安徽省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通知》(皖人社发〔2021〕16号)精神,促...
-
合肥长丰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人
长丰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5年度招聘公告 长丰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系长丰县县属国有企业,注册资本20亿元。主要承担: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与建设、...
-
4月26日安徽食品行业大会 迎驾贡酒获多项殊荣
4 月 26 日,安徽省绿色食品供应链大会暨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合肥举行。此次大会的目的是表彰我省绿色食品的发展成果,并且进一步培育形成食品行业的新...
-
各地多措并举帮扶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群体:开发合适岗位与技能培训
本报记者 邵玉姿 罗阳奇 姚雪青 《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4日11版 版面截图 各地针对较长时间失业群众,开发合适岗位,开展技能培训。 多措并举帮扶就业困难群...